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面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日新月異的“多媒體業務”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語音業務。單純的語音業務日趨飽和,其盈利變得越來越困難,新興的基于寬帶網絡的業務已逐漸成為運營商的盈利增長點。運營商急需從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運營商的網絡也正在向融合的架構演進。統一的面向“多用戶和多業務”的綜合業務接入平臺則是面向未來融合的網絡的接入網部分的基本特征。
隨著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寬帶接入手段多種多樣,如PLC、HFC、LAN、DSL、PON等,但由于中國電信業的基礎以及技術的成熟度等因素,現在最主要的接入技術仍是DSL。那么,作為寬帶接入技術主力軍的DSL,經過幾年的寬帶發展,現在是以何種方式存在的呢?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DSL以三種方式提供最終用戶接入服務:DSLAM、MSA以及AG。而基于GE架構的DSLAM和MSA都可以平滑演進至AG,所以現階段的DSL接入主要以DSLAM和MSA的方式存在。
從中國DSL接入發展來看,在經過2004-2005年的寬帶大發展之后,寬帶用戶的增長率有所下降,整體情況從2005年的70%下降至2006年的45%,很多省市在2006年的建設量都比2005年的建設量要少。不管是MSA的發展,還是DSLAM的發展,都必然會受到這一因素的限制。
目前,各地運營商針對DSLAM和MSA的發展思路如下:主要將MSA設備放在小規模的接入網點,各省市的村村通工程主要使用MSA建設,其建設思路就是遵循上述原則;而大的端局則還是采用寬、窄帶分離,在DSL用戶比較密集的地區,仍然使用DSLAM作為寬帶建設的手段。
寬窄帶分離的建設方式仍將是各運營商建設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用戶密度較高的地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2006年之前的MSA設備,幾乎全部是FE架構,不足以支持以后新的業務。固定通信的每用戶ARPU值正以每年5.5%左右的速度下降,固網運營商寄希望于寬帶接入設備能承載未來豐富的VAS(增值業務),而VAS所需帶寬占到將近總帶寬的95%,這就更需要接入設備具備更高的能力支持網絡的發展,所以GE架構的接入設備是提供高帶寬能力所必需的。而GE架構的MSA設備還沒有大規模商用,系統穩定性、性能等還需要進一步驗證,但GE架構的DSLAM則是成熟的產品,并且由于大局點的既有窄帶和寬帶用戶數量較多、更改起來可操作性不強,采用寬窄帶分離的建設方式則有利于維持現有運維方式不變,減少變化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單臺設備故障而同時影響寬窄帶的用戶,進而減少故障發生的概率,提高寬窄帶綜合服務的質量。
在一些小的接入網點或相對較偏僻的節點,如村村通工程,由于受到機房空間狹小、用戶數量少等因素的限制,如果采用寬窄帶分離建設,不僅建設成本高,而且后期的維護成本也高,但如果采用MSA同時接入寬帶用戶和窄帶用戶,不僅建設成本將大大降低,而且只針對一臺設備進行操作,就可以同時維護寬帶用戶和窄帶用戶,使維護變得更輕松容易。
此外,單純的語音業務盈利將變得異常困難,語音的提供模式也將從TDM向VOIP遷移,運營商的網絡架構、運營模式等都將面臨著全新的變革。中國的固網運營商正逐漸通過NGN的方式實現網絡轉型。在NGN網絡架構中,現有的DSLAM和MSA都需要平滑演進至AG,而在大的局點,由于采用寬窄帶分離的建設方式,并且寬帶用戶的密度較高,所以由DSLAM(尤其是基于GE架構的DSLAM)演進的AG將占有主導地位,并且DSLAM本身具有的強大的帶寬能力和豐富的寬帶功能,可以很好的完成承載多業務的任務。
而在相對較小的節點,MSA演進的AG將占主導地位,并且MSA具有寬窄帶均衡的特性,可以完成全覆蓋的網絡建設目標。
綜上所述,面向以NGN為代表的多業務,綜合業務接入將是接入網的基本特點。面向未來的綜合接入設備應具有如下特點:高性能基于IP的交換架構;完整的面向多用戶的寬窄帶綜合接入手段;強大的全業務部署和承載能力;面向NGN,支持AG功能,提供TDM語音向VoIP的遷移。
在人口相對集中、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基于GE架構的DSLAM以及其演進的AG將占主導地位;而在人口相對稀疏、經濟不很發達的地區,MSA以及其演進的AG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