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分析:
自2004年誕生以來,先后頒發的IPTV牌照獲得者分別是上海文廣、央視、南方傳媒、中央國際廣播電臺。電信運營商盡管醞釀多年,依然沒能獲得在IPTV牌照,產業上游的內容資源依然控制在廣電手中。
不論是模擬電視,數字電視還是電信業主推的IPTV,盡管存在點播、數字等技術方式的差異,但本質上都是視頻多媒體內容傳播和傳輸的通道。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本質上看電視的關鍵是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其次才是圖像質量和點播與廣播的便利性問題。
現有的IPTV牌照持有方都源自廣電,介于廣電本身現有的特征,能提供的節目內容與數字電視/模擬電視有高度的同質化,IPTV本身與有線電視產業有高度雷同性。IPTV盡管有電信運營商更完善的運營體系,由于本質上IPTV的內容受限于廣電的管制,相比于有線電視運營商自身的數字電視/模擬電視沒有足夠的內容差異化優勢。
三網融合趨勢下,電信業力主IPTV作為廣電網絡和電信網絡融合的解決方案,沒有內容獨立制作、集成播出的IPTV牌照成為電信業自身的痛點。
在中國特有國情的條件下,欲獲取三網融合的權利,首先需要承擔三網融合的責任。廣電作為政府的喉舌,其有線電視網絡一直承擔著安全播出的職責。作為最具影響力的媒體,電視網絡在防止不良內容侵害和傳播上肩負重要的使命,每年廣電行業都在內容的安全播出,防范法輪功、淫穢內容傳播方面都付出了許多努力。相比而言,電信在自身負責的互聯網、短信、SP等方面的內容監控成績遠不如廣電在電視網絡中的成績。欲在視頻內容傳播上獲得內容資源的主動權,電信需要讓政府放心其能力。
對于投資者來說,由于中國電信運營商短期難以提高內容監管能力,因而對于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未來市場表現建議更多的關注3G的走勢,而不是在IPTV方面。
易觀建議:
中國電信運營商:
強化自身在內容傳播上的責任,網絡傳播不良內容、網站等的監管的職責不僅僅是公安部門牽頭的責任。電信業欲在商業利益上擺脫透明傳輸的地位、在監管上也應提高自身對于內容監管的重視。
對于IPTV系統,建議增加CA系統,加密傳播內容、防止法輪功等的干擾;同時保證節目內容的知識產權,防止盜版破壞內容產業商業價值鏈,損害IPTV產業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