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是移動體之間的通信,或移動體與固定體之間的通信。移動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車、火車、輪船、收音機等在移動狀態中的物體。移動通信系統由兩部分組成:
(1) 地面系統:
(2) 空間系統;
①衛星移動無線電臺和天線;
②關口站、基站。
移動通信系統從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到2020年將大體經過5代的發展歷程,而且到2010年,將從第3代過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窩電話系統外,寬帶無線接入系統、毫米波LAN、智能傳輸系統(ITS)和同溫層平臺(HAPS)系統將投入使用。
未來幾代移動通信系統最明顯的趨勢是要求高數據速率、高機動性和無縫隙漫游。實現這些要求在技術上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此外,系統性能(如蜂窩規模和傳輸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頻率的高低。考慮到這些技術問題,有的系統將側重提供高數據速率,有的系統將側重增強機動性或擴大覆蓋范圍。
從用戶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術包括:蜂窩移動無線系統,如3G;無繩系統,如DECT;近距離通信系統,如藍牙和DECT數據系統;無線局域網(WLAN)系統;固定無線接入或無線本地環系統;衛星系統;廣播系統,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動通信的種類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場合不同可以分為:
(1)集群移動通信,也稱大區制移動通信。它的特點是只有一個基站,天線高度為幾十米至百余米,覆蓋半徑為30公里,發射機功率可高達200瓦。用戶數約為幾十至幾百,可以是車載臺,也可是以手持臺。它們可以與基站通信,也可通過基站與其它移動臺及市話用戶通信,基站與市站有線網連接。
(2)蜂窩移動通信,也稱小區制移動通信。它的特點是把整個大范圍的服務區劃分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設置一個基站,負責本小區各個移動臺的聯絡與控制,各個基站通過移動交換中心相互聯系,并與市話局連接。利用超短波電波傳播距離有限的特點,離開一定距離的小區可以重復使用頻率,使頻率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小區的用戶在1000以上,全部覆蓋區最終的容量可達100萬用戶。
(3)無繩電話。對于室內外慢速移動的手持終端的通信,則采用小功率、通信距離近的、輕便的無繩電話機。它們可以經過通信點與市話用戶進行單向或雙方向的通信。
(4)衛星移動通信。利用衛星轉發信號也可實現移動通信,對于車載移動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衛星,而對手持終端,采用中低軌道的多顆星座衛星較為有利。
使用模擬識別信號的移動通信,稱為模擬移動通信。
為了解決容量增加,提高通信質量和增加服務功能,目前大都使用數字識別信號,即數字移動通信。
在制式上則有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兩種。前者在全世界有歐洲的GSM系統(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北美的雙模制式標準IS一54和日本的JDC標準。
對于碼分多址,則有美國Qualcomnn公司研制的IS-95標準的系統。
總的趨勢是數字移動通信將取代模擬移動通信。而移動通信將向個人通信發展。進入21世紀則成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通信將有更為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