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點(Node)
每一個工作站﹑網絡傳真機﹑網絡打印機﹑檔案服務器﹑或任何其它擁有自己唯一網絡地址的設備都是節點。它們是怎樣獲得網絡地址的呢﹖從網絡卡那里獲得。每一張網絡卡在出廠的時候都會被廠家分配一個地址﹐使用者是不可能變更此地址的。
這樣的地址安排就如我們日常的家庭地址一樣﹐是用來區分各自的身份的。您的網絡必須有能力去區別這一個地址有別于其它的地址。在網絡里面﹐有很多資料封包會由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同時要確定封包會被正確的傳達目的地﹐而這個目的地就必須依靠這個網絡卡地址來認定了。
工作站(Workstation)
任何能夠提供對網絡環境進行輸入的機器﹐都可以說是工作站﹐其主要定義元素就是“輸入”。這可以包括個人計算機﹑手持式掃描儀﹑終端機﹑等等。每一工作站都有其自己的網絡卡。
服務器(Server)
從技術角度而言﹐服務器就是在網絡中具備某些特定功能的集散地。服務器也有分好些類型﹐比如﹐一個打印服務器就是一臺讓一群使用者儲列和處理打印工作的機器﹔一臺傳真服務器可以接受傳真請求﹑儲列和處理傳真等工作。建立一個打印服務器﹐您可能需要騰空一臺機器只用來專門處理打印服務﹐或是需要一些本身帶有網絡卡的打印機。
最常見的服務器莫過于檔案服務器了。一個檔案服務器就是一臺儲存和管理檔案﹑應用程序和數據﹑以及對其負責保安服務的計算機。它可以對您的數據提供集中控制﹐和建立一個共同的地方為您的檔案進行集中備份。
封包(Packet)
封包是能夠在網絡上面進行傳輸的最小信息單位。一個封包包含有發送端節點地址﹑接收端節點地址﹑和這兩個節點之間需要傳送的數據。
網絡形態(Topology)
這一解釋牽涉到網絡上的各節點之物理和邏輯關系。從表面上看﹐就是這網絡的“長像”。可以從兩個角度(或曰形態)看待您的網絡﹕物理上的和邏輯上的。
網絡物理形態
這種形態就是講述一個網絡上面的各個節點之間在物理上面的布置﹐和它們在總體配置上看去的樣子。如果您在紙上將各臺計算機的位置標示出來﹐同時將連接它們的網線(Cable)也畫出來﹐您就會比較清楚的看到其物理形態了。比如﹕總線狀(bus)﹑環狀(ring)﹑或是星狀(star)。
網絡邏輯形態
這種形態講述的是信息如何在網絡中行走。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仿真一下﹐好讓我們更好理解邏輯形態﹕
假如您有一份長達400頁的文件由臺南送到臺北﹐而且必須最遲明天送到﹐那么您很可能會使用網中人快遞服務(假設已經成立 ^_^)了。不過要處理這個傳送﹐您還必需要使用網中人快遞的信封和地址卷標。同時﹐您必需提供發信人和接收人的地址﹐當然少不了您那400頁文件啦。
在您的網絡上﹐從一臺計算機傳送數據到另一臺計算機﹐也需要相同的資料﹕它需要您的發送端地址﹑接收端地址和數據數項數據。正如剛剛所述﹐這些資料都包含在封包里面了。邏輯形態就接管著如何將這封包在網絡中傳輸了。
1. 首先﹐邏輯形態會判定這個封包的格式﹐一如您必須按網中人快遞的地址卷標格式來填寫地址一樣。您必須使用網絡能夠明白的地址格式。
2. 邏輯形態會判定有多少數據需要攜帶﹐一如網中人快遞也有規定一個標準信封只能最多裝30頁文件一樣。
3. 然后邏輯形態會判定使用什么方法來追蹤在網絡傳輸的封包。有些邏輯形態則不會追蹤封包而假設一切無誤﹐有些則會對路徑中的每一個步驟進行追蹤。
如果您已經聽過以太網(Ethernet)或者令牌環(Token Ring)﹐其實您已經接觸過邏輯形態了。每一種邏輯形態常常會和網絡物理形態聯系起來﹐但物理形態卻不一定就是邏輯形態。
在后面﹐我們將會對不同的邏輯形態進行講述﹐包括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因為不同類型的網絡形態會影響到您需要在您的網絡安裝什么類型的網絡卡。在一個復雜的網絡里面﹐可以由好幾種不同類型的網絡形態共同組成。
|